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第二个百年启航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双碳”元年、“元宇宙”元年等,可以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行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洗牌,很多身在“局”中的人,都大呼“好难”,纷纷寻求破局之路。

2021年年底,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对2022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方向指导。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的经济工作,对2022年定调“稳字当头”。

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下有哪些新机会?如何在稳中求进?2021年底,在艾问年度旗舰活动“全球创始人大会”上,《艾问人物》特别邀请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进行年度演讲,拆解2021,把脉2022。

以下为余淼杰教授演讲实录:

百年未有 百年一遇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背景,其实是一个三重压力之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这种背景。三重压力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需求减弱、供给冲击、还有预期减弱这样的一个背景。或者说从更广的角度来说,我们面临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遭受百年一遇的疫情。然而尽管如此的话,我们中国经济还是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发展阶段的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的发展。

怎么样来在新发展阶段把工作做得更好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全面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做到创新作为第一原动力,协调作为内生特征,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最终目标。然后呢以国内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抓手,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下面请允许我简要地从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

“新”在哪里?

第一点,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处在一个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处在新发展阶段的话,其实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六个层次来看。

从微观上来讲的话,我们中国的产品附加值在不断地提升,如果我们看我们加工贸的比重的话,我们加工贸易的比重从原来的半壁江山下降到三分之一,或者说我们相对应的一般贸易的比重,由原来的半壁江山上升到三分之二,而一般贸易的产品附加值比加工贸易又高,这就体现了中国产品的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中国出口品的质量,从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出口品的质量在不断地提升,具体而言的话你可以看到,从2001年到2012年“十八大”以来,我们中国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了30%,从“十八大”到现在,我们中国产品的出口质量又另外提升了25%。

第三点是我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稳步地提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就是企业的绩效,相对于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我们中国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实提升了差不多60%左右。

第四点,如果你看中国的全产业链的布局更为清晰,我们目前是全球不多,更准确地说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我们拥有41个大类,666个小类的工业体系。

第五点的话,如果我们再看我们的产业布局的话,我们的产业布局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产业集聚的一个现象,每一个工业城市并不是面面俱到,相反都有自己主导的产业工业名片。比如说深圳,电子跟机械设备。

第六点的话,如果从整个经济结构来看的话,我们三大产业的比重日趋合理,我们的第一产业是7.5%,我们的第二产业是38%,第三产业的话是55%,三大产业的比例越来越合理,某种程度上来讲第二产业的比重占据一定相当的规模,也说明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支撑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一个力量,换言之的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是从第一块说,中国经济为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

关键词拆解

第二点,我们怎么样来认识五大新发展理念呢?

第一点创新,创新有狭义有广义的理解,狭义的创新就是技术的改进、科技的自立自强,我们要求,我们现在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3%以上,同时我们的基础研究占我们的研发投入要在8%以上。如果达到两个指标的话,其实某种角度我们就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创新的这一个要求上。同时,我们的创新也有广义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做好规则规制标准的创新,规则规制标准的创新,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我们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建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实验区在引进外资,改善营商环境,推进贸易的便利化,促进投资的便利化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就是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分两步走,2025年之前实现一个早期的收获,2035年之前实现一个全面的开放,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自由、有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这是第一块。

绿色,绿色是一个普遍形态,我们知道,中国要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就意味着说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相对一般发达国家用的50到70年时间,我们的速度更快。同时也彰显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这是绿色。

第三个是协调,协调其实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区域的协调,一个是行业的协调,还有一个是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的意思是做好城乡方面还有各个区域之间的融合,做到新四化的融合,也就是农业的现代化、新型的工业化、新型的信息化、还有新型城镇化的融合。推动区域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做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还有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黄河母亲河流域方面的经济发展工作,振兴东北经济,带动全国各地的经济的普遍地协调地发展,这是协调的内容。

那么第四块的话——开放,开放的意思是说要成为我们的必由之路,尽管我们现在面临着百年未有大变局,也出现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欺凌主义的行径,但是开放作为一个必由之路,作为一个方向,他的基本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还是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之中。

最后一块的话是共享,共享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做好我们的脱贫攻坚,中国反贫困治理的经验不只是中国的成就,也是全人类的一个了不起的一个成绩。中国反贫困的治理经验,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在不断学习的一个模板。在我们成功地实现脱贫攻坚之后,我们下一步的话要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主要是必须通过产业的升级来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三点的话,我们还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社会主义奋斗的本质目标就是实现一个共同的富裕,所以这也是说,我们说共同富裕或者说共享是我们最终的一个奋斗目标。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

如何抓住“新”机会?

【国内篇】

如何实现五大新发展理念?我们要以双循环为主要推手,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这样一个新发展格局来讲的话。我们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的话我们先看如何做好国内经济的大循环?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就是要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毫不动摇地积极地引导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毕竟民营经济已经占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的组成部分,平时所讲的56789现象也充分地体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民营经济占了全国50%的GDP,60%的税收,70%的就业,80%的创新,以及90%的新兴企业数目,所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一个拉动力。我们下来要推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让各种要素按它的边际贡献来定价,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的完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的话,我们要以改善营商环境,来提高投资的便利化,以全面开放来促进贸易的自由化,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同样重要的话是,我们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推动内需,拉升消费,如果说我们想拉升消费的话,我们首先必须保证老百姓有充分的就业,如果想保证有充分的就业的话,那么现在的话,就是在疫情之下我们要保住市场主体,创造就业的市场主体。如果要保住市场主体的话,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国家必须用稳健的货币政策,给中小微企业进行疏困。这是为什么我们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为什么我们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呢?因为一方面你想拉动内需的话,我们还必须要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他总收入的比重。如果你想提升居民收入占他总收入的比重的话,那你就必须减税降费。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地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要求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以扶持加以支持,这个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的一个背后的逻辑。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

如何抓住“新”机会?

【国际篇】

最后一点时间,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样做好外循环的工作。外循环的工作的话,我个人的理解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点的话,我们要做好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说中国企业在对外出口的时候,不只是要瞄准欧美这个成熟市场,诚然跟欧美国家做经贸,规则比较透明,市场比较成熟,然而,中美关系日趋地复杂的话,其实企业应该更加未雨绸缪,做好新兴工业国家的这个市场,特别是金砖五国的另外四个国家的市场。

第二点,我们要扩大进口,扩大进口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扩大进口最终的消费品,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或者说提升消费者的福利。同时的话我们要大量地进口中间品,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点,我们要以数字特性来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我们的服务贸易相对于商品贸易来说,目前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对服务贸易来说,我们要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同时用数字经济来给服务贸易赋能,这是第三块。

第四块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家,那么中国企业不只是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去,跟当地经济更好地融合,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给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获得更大的认同感。

第五点的话,我们要更好地做好“一带一路”的倡议的工作,对“一带一路”的话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我们对陆上丝绸之路要继续地积极地扩大对他们进出口的金额,同时对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优先发展,不只是简单的进出口,还可以鼓励企业走出去,这个是对“一带一路”方面的建议。

第六点的话,我们要做到地区经贸合作的递进化,在我们成功签署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后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做好申请加入CPTPP也就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推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做到跟欧盟的经济更加深度地融合。

总之,尽管我们遭受到百年一遇的疫情,也面临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只要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地把握五大新发展理念,以双循环为抓手,来构建我们的新发展格局,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END

编辑:Catherine

图编:丘丘

【寻求报道】

iaskcindy (微信ID)13366233569(电话)

iask015(微信ID)15321902969(电话)

【商务合作】

vivi040313(微信ID)17310560187(电话)

17310097569 (同微信)

【艾问融资】

bp@iask-capital.com 13671273860(电话)

【加入艾问社群】

iask005(微信ID)17718525976(电话)

bp@iask-capital.com 13671273860(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