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本周六)22:30,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系列节目之《艾问母基金人物——王忠民》将在CETV4上线播出。本期节目,主持人、投资人、《艾问iAsk》创始人艾诚将对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以这位早期拓荒者的视角,为您讲述一部中国母基金的生长简史。届时,欢迎准时锁定CETV4,同时您也可以打开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官方新媒体平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承办APP“长安书院”,进入“电视频道”CETV4进行收看。

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财力基础。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07亿人、2.18亿人、2.67亿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6万亿元,总支出1.46万亿元,累计结余6.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梳理中国母基金的发展历史,2000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成立和王忠民在任期间对于中国母基金的创新和改革,永远都是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母基金,从最初接受中央财政划拨200亿初始运作资金,到2018年总资产超过2.2万亿元。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例和投资回报,达到年化8.4%的收益。

从2003年到2017年,在王忠民长达10多年的主政下,母基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飞跃,海量资金增长的背后也被打上了深深的个人操盘烙印。

但作为母基金“教父”般的人物,王忠民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投资者。几十年的时间,从学界到政界再到商界,他经历了数次身份的更迭,这样的“转型”甚至堪称“传奇”。

1978年,王忠民考入了西北大学经济系攻读经济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的20年他又出任西北大学的校长。1999年,王忠民一脚从学界跨到了政界,在陕西省政府做了两年的秘书长。后又到了陕西省安康市担任市委书记,担任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核心决策人的角色;2003年,王忠民再次跨界到了商界,负责全国社保基金的股权投资,一直到2017年退休。

在学界,从本科、硕士、博士,再到出国做博士后的长期训练中,王忠民的专业始终在整个经济学大类里。在政界,王忠民做秘书长和市委书记期间,每天处理投资类和财政类的事务。来到商界,他理应得心应手。

但实际上,理论和实操的中间有一道鸿沟需要跨越,做投资就是从零开始。在当时,整个中国的基金概念都还处在一个萌芽期,做二级市场的投资方法也比较“原始”,就是在公募基金大概总共十多来家里去选管理人。好在过去的经历、过去的学业、过去的知识积累对王忠民有着很好的帮助。

王忠民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母基金除了把服务对象的诉求和利益放在更高的角度和位置外,还会从资金的这个角度,把社保当成是对他们的负债。把服务对象的钱拿来了以后,母基金不仅要看到未来给他的时候,还要考虑负债的周期和以后给他带来的收益。

当资金服务的性质变化成了对资金的诉求,资金的逻辑和资金成长的管理的好坏,就能完全通过资金的方式被传递出去。

社保基金的20年是一步一个脚印,是从无到有的走出来的。

翻开世界全球母基金的大历史,《艾问人物》发现一个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1976年,全球母基金鼻祖雅登投资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总金额约为6000万美元。而在那时,中国甚至还没有风险投资这个行业。

在国外私募股权母基金近五十年的历史中,母基金是投资行业中收益最稳定的类别之一。相比较而言,中国母基金的历史非常的短暂且略显稚嫩。当时成立社保基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个重大决策,但是社保基金成立了以后,用什么样的投资逻辑和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去实施这个投资,对于王忠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

艾诚:当时您在摸索社保基金如何去为民理财的时候,是否也参考过国际上最好的母基金的经验呢?

王忠民: 我收集了全球各地成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来研究、采访、咨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一方面,往高风险的、长久期的VC上去投;另一方面,做到母基金的层次,由母基金投到基金,基金再投到项目,或者基金再投到子基金,子基金的专业垂直再做下去。

王忠民也深知以他一己之力打造起一个全能的团队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必说投资配置的逻辑和贯彻执行的逻辑的矛盾,很难给予员工市场化的激励。

在这种情况下,王忠民就去找中国市场当中的最专业、最细分的那些机构同步去成长。如果市场上有这样的机构就与之合作,如果没有,王忠民团队就跟市场当中这些机构共同去摸索怎么走出来这样一个生态体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中国母基金的生态体系当中,社保基金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既是合作者也是开拓者。

艾诚:海量资金实现百倍增长的背后,您是否总结过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王忠民: 做对的事情很多,其中母基金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是最值得市场借鉴的。比方说社保基金中大部分都是委托出去的。而在委托中,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我们会选择市场当中最有业绩记录,最有管理制度,最有管理团队;二级市场当中的股票类投资,我们会选择市场当中的最稳健的公募基金和最优秀的管理人。

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200亿的运作资金,到2018年是两万多亿,这些背后就是一套可供今天的母基金市场继续参考的操作逻辑。
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起始点能够作为制度性的一个创新,能够在整个的中国的投资市场当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身体力行的参与。

王忠民喜欢把社保基金发展的过程称为孤独的LP。作为早期唯一的大型LP,当他和GP去谈判的时候,总觉得这种谈判的力度远不如更多的LP一同竞争更有意义。 因为市场上如果LP就你一家,那你在做LP的时候你就要十分小心,因为你就是全部的LP,你的成功就是它的成功,你的失败有可能把这一条赛道给堵塞住,有可能就是全行业的失败。

艾诚:如果我们看母基金的历史,哪些是您觉得在中国母基金历史上必须去浓墨重彩,去把它记住,去把它传播的星光时刻?

王忠民: 从母基金这个视角当中,哪一家投资机构最早用的模式,一定要把它记下来。这个投资模式当中的制度化的建设,谁先提出来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记取下来。在我们向前走的过程中,哪个是我们走过的,犯过的错误和积累过的教训都应该记下来,只有这样,我们回过头再去看的时候,才会更睿智、更全面、更通透。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认为,如今,退休三年的王忠民依旧活跃在中国母基金领域,他说他只是这江湖当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曾经犯过的错误能给这个行业所感知和接受并为之借鉴,那将是他最大的贡献。

欢迎准时关注本周六(5月8日)22:30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系列节目之《艾问人物·王忠民》,艾诚将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一同为您独家呈现一部中国母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的发展简史。敬请收看!

2021年,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系列节目全新升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等时代人物将陆续登陆2021年度《艾问人物》。

关注“艾问人物”公众号,每周六22:30同步更新。

《艾问人物》是什么?
该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档针对顶级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等众多行业标杆领袖的人物访谈节目,旨在向世界讲好中国创新故事。受访嘉宾包括董明珠、曹德旺、车建新、周鸿祎、李斌、贾国龙、张磊、何伯权、沈南鹏、卫哲、陆克文(Kevin Rudd)、凯文·凯利(Kevin Kelly)等商界及创投圈代表人物。截至目前,节目在包括电视台、OTT电视大屏、高端杂志、音频平台、网络视频、机场大屏、高端餐厅、图文媒体、全国广播台等全平台媒体矩阵播出,累计曝光量超过30亿。

艾诚是谁?
艾诚,主持人、投资人、《艾问iAsk》创始人,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杰出校友,黄山形象大使,小红裙公益发起人。被称为“创投女神”,“女版福布斯”。曾任央视驻纽约财经评论员,是《福布斯》杂志“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的唯一上榜华人主持。

2021年「科技力量」影响力100强榜单评选正式启动,将诞生「最具科学价值全球创始人」50 强榜单和「最具潜力硬科技品牌」50 强榜单两大榜单。

请长按扫码下方二维码,立即申请参加 2021「科技力量」影响力100强榜单评选。

END
编辑:Amelia
图编:丘丘

【寻求报道】
iaskcindy (微信ID)13366233569(电话)
iask015(微信ID)15321902969(电话)
【商务合作】
vivi040313(微信ID)17310560187(电话)
17310097569 (同微信)
【艾问融资】
bp@iask-capital.com 13671273860(电话)
【加入艾问社群】
iask005(微信ID)17718525976(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