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一过,滴滴就放了一招。收购已经上了创业公司死亡名单的小蓝单车,收拾一个烂摊子,程维犯傻了么?
事实也许不简单。美团正在打车业务上低调试点,摩拜也成立独立的出行服务部门,并布局共享汽车。而刚刚失手的ofo又投向阿里怀抱,滴滴显然已经嗅到了诸多不安全。
正在寻求跨界布局的程维,明确表示滴滴从诞生到现在,一路上九死一生,从来没有觉得有所谓的安全感。而对于美团、摩拜这样越来越强势的互联网公司,也对出行市场“有兴趣”,程维无疑希望探索更多新业务,阻击跨界力量的威胁。如今巨头也害怕被颠覆啊!
自2015年2月与快的合并以来,滴滴从出租车一路扩展到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条成熟产品线,期间与神州、易到、Uber以及e代驾等对手血拼过,如今每条业务线都形成了碾压行业对手之势。目前滴滴已经成为估值突破500亿美元的“独角兽”。
80后当家人,脸庞略显清秀却已经久经商战的程维还有大目标:“2018年滴滴会全面出击。”野心还没到头?
干倒一众对手,滴滴还要干什么?
1983年出生的程维,在2016年胡润IT富豪榜上就以120亿元身家位列第28位;2017年8月与他的绝配搭档柳青一起上榜《财富》评选的“全球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位居第三名。这是多少苦逼创业青年奋斗十年都够不着的资本!
而34岁的程维却能够胜券在握,这伴随滴滴的每一次出击。运气好,还是够努力?
我们注意到,年轻锐气的程维在多个公开场合的演讲上,都显示出与他这个年龄不太“相符”的老练。比如他接受某财经杂志采访时说,很多企业家都谈论战争,但是多数人对竞争的理解远弱于对战争的理解,“在一家公司的崛起中,更多是竞争和外交因素,而不是战争。”话说得好有艺术,一下子将自己抬升到战略家的格局!
曾经在阿里任职8年,凭借在支付宝B2C业务上取得成功管理经验后,在2012年,程维创办了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推出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后与快的打车进行厮杀中成功实施战略合并。而面对外来入侵者Uber在中国的疯狂进攻,滴滴毫不示弱,2016年8月将其收编麾下。
相比于前老板马云的“能说会道”,据了解,80后CEO程维更喜欢谈论战争,他甚至给滴滴的每一次商战都用中外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来命名。最后把所有“直接对手”都干倒了,滴滴坐享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平台。但同时也招来非议:你一家独大,还有什么竞争力?与之伴随的,还有在政策约束下,滴滴的用户体验越来越下降,用户吐槽打车更难。
竞争战略表明,如果一家公司变成某个领域的垄断者,那么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像BAT中的百度,已然掉队。
然而,霸气的程维没有收手战略扩张。他说:“滴滴要做更高纬度的事情,要去全球市场,去和Uber、和Google竞争。”我们不禁笑了:滴滴手里有什么好牌?
美团跨界“打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时刻都在生变的出行市场,竞争无休止,商战仍继续。
就在2017年12月底,流传于朋友圈的一张美团打车北京站集满20万人就“开站”的消息,让出行市场有些“战栗”。比程维野心更大的“老手”,王兴要出手了。
这下有好戏看。滴滴和美团,一个是做打车服务的,一个送外卖的,两者业务根本没有交集。然而,在程维志在必得之际,王兴居然开始玩打车业务,不是明摆着要抢滴滴的饭碗吗?不过在程维眼里,美团在打车方面并没有优势。“(滴滴)一路上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声称和王兴私人关系不错的程维,发出暗示:尔要战,便战。一副谋定后动的样子。
程维认为,作为行业领导者,被攻击是常态,滴滴今天应该有这个眼光和胸怀去面对。王兴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但滴滴也会接受任何挑战。程维并没有把国内对手,甚至像美团这样的跨界打劫者放在眼里。是自信还是自负?事实上,在滴滴当初对抗进入中国的Uber时,程维就表现出年轻创业家少有的气势——不惧对手,稳操胜券。
出行市场门槛低,可以轻易进入,但不管谁占据垄断地位,都无法形成真正的壁垒。因为市场是开放的,用户选择也是多样的。程维对此说:“你不可能不让别人进来……本质上还因为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电商、搜索,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无数人都想做。但只有真正花心思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活下来。”
滴滴一路拼杀是活下来了,但是用户价值却在“退化”。程维是不是应扪心自问:企业的初心和终极目标是什么?
内忧外患,滴滴未来如何阻击?
毫无疑问,程维是个有梦想的好青年。创业以来,从“滴滴打车”到 “滴滴出行”的字眼变化,表明他要打造一个可能包揽各种出行服务的移动出行平台。
从业务结构上看,火爆的共享单车以及嗷嗷待哺的共享汽车,成为滴滴除现有成熟产品线之外的缺口。很快滴滴就又盯上了ofo,并于2016年9月成功投资后者,不断重金增持。投资ofo符合滴滴的战略规划:ofo得到来自滴滴的资本、用户流量以及运营方面的支持;而滴滴则进一步拓宽其出行服务的维度。2017年4月,ofo正式接入滴滴平台,以期实现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之间的业务连通。
看似绝妙互补的生意,哪里想到却好景不长。双方磨合了短短几个月,就被曝出程维企图控制ofo,但发现戴威不受控制,连“蜜月期”都没过就闹掰了。投资ofo失败,程维必须重新思考滴滴在单车业务上的布局。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出戏:滴滴接手“已死”小蓝单车(部分资产)。成为接盘侠?在外界看来,这可是一个拖欠供应商高达2亿元,涉及70余家供应商,而用户押金也等待退还的烫手山芋,怎么消化它?滴滴想在内部孵化一个单车品牌吗?
另一边,被滴滴失手的ofo目前已经完成阿里主导的10亿美元融资,并且未来有向共享汽车进军的可能。
BAT也要杀进来,滴滴必须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最成功的公司,都是选择了一个很大的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做到极致去赢的。”程维显然是有备而来。“内忧外患”之下,滴滴未来胜算几何?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在最初打车软件搅乱传统垄断的出租车江湖之际,谁也不曾想到,滴滴会成为今天移动出行领域的新垄断者。
由搅局者变成垄断者,程维的野心有多大?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但是,滴滴在走过了一条野蛮生长的道路——通过疯狂的补贴大战而获得市场以后,至今并未形成自己核心的“内生力”,而至今未盈利想必也是留给程维的重要命题吧。他坦言:会很焦虑,但不会睡不着觉。
很多扩张或是主动,或是无奈之举。但对于滴滴来讲,程维应该很清楚: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边界,才能保持资本增值。2017年12月孙正义再次重金投资滴滴40亿美元,并助力其进军日本、扩张海外,正在助长程维的野心。他说“马上会有巨大的全球战役”!或许这很过瘾,但未必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