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说我太痴狂,我笑别人看不穿。”用这句话来形容孙正义尽管有些牵强,但也能表达出孙正义在2017年的投资写照。
说服沙国王储,融资930亿美元建立全球最大科技基金;然后四面撒金,一年内完成对20多家科技公司的投资,孙正义将“疯投”定格在了2017,也重塑了2017硅谷的金融格局。
而2017年孙正义刚好60岁,理应规划退休,但他并无退居之意,他说,“现在看来我还十分年轻,因此还有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并定下“投出下一个未来”的愿景。
当年,他和马云谈了6分钟,就投给阿里2000万美元,如今,这笔投资已获利上千倍;在2017年,他谈了45分钟,拿到沙特国王储450亿美元的投资。除了投资眼光外,孙正义又有着怎样魔幻般的说服力呢?
去硅谷“扫货”,只因认定未来是机器人的世界?
抛概念,讲故事,似乎是如今创投圈的标配。
基于人工智能,孙正义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信念。
他认为人的IQ水平大约为100,人类天才爱因斯坦、达芬奇可能达到了200,而他相信AI计算机的IQ最终将达到1万。奇点就是机器在智能方面超过人类的那个点,而对于未来的投资,孙正义将紧紧锁定这个“奇点”。
基于此,2017年5月孙正义发起设立的愿景基金完成了首次交割,募集规模达到 930 亿美元。招来了苹果、高通,这也托起了愿景基金庞大的规模和阵容。
而对于“奇点”的下注,孙正义从来不缺坚定与果敢。
就在2017年,软银便投资了多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先是斥资40亿美元买下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4.9%股份,接着领投美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初创公司Brain Corp 1.14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还投资了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bEN、英国虚拟现实初创企业Improbable Worlds等。
更有甚者是2017年6月软银从谷歌手中收购著名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和日本人形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Schaft。
坚信智能科技改变未来的孙正义,俨然组建了一个机器人的世界,并形成相互协作和支持的生态体系,以至于都严重影响到了硅谷金融的发展格局。
入股中国滴滴,收购美国Uber,想垄断全人类的出行?
当年投资阿里巴巴、雅虎等互联网“大爆炸”领域并大获成功;如今孙正义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及移动出行等“技术奇点”,有望再次引爆下一个投资风口。
对于自动驾驶的偏执和热爱,孙正义更是获得了“全球最激进共享出行服务投资者”的称号。
就在2017年12月28日,软银集团对Uber的股份发起了要约收购,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软银将成为Uber的最大单一股东。而在2017年的3月,软银便已向中国滴滴出行投资了50 亿美元。至此,全球两大移动出行公司都出现在了软银的投资名册里。
而孙正义基于全球移动出行的布局绝不仅于此。
2017年,软银还加大了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市场布局,先后投资了印度Ola公司,东南亚Grabon公司,巴西最大的网约车公司99,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Nauto等,一连串投资数字背后是孙正义对未来出行方式乃至自动驾驶的预见,更揭示了他对全球智慧交通发展的信心。
疯狂背后的“内忧与外患”,他会如何破解?
惊呼愿景基金强大规模的同时,孙正义设计的一种不同寻常的结构,甚至令大多专业投资人士大跌眼镜。
几乎所有风险投资和并购基金都以股权形式展开融资,而远景基金募集到的930亿美元中,约有440亿美元是以优先债形式所存在,其承诺年息票率为7%,每年需要向债权人偿还约30亿美元利息。
同时,软银自身所投入的280亿美元全部以股权形式存在,意味着将面临最大的风险敞口,没有任何下行保护。
那为何孙正义还要如此一意孤行呢?
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孙正义2016年出售阿里100亿股份背后的缘由。因此,摆在孙正义面前的挑战依然现实而严峻。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让最具创新性的公司能够站稳脚跟,孙正义的投资策略已经大幅影响硅谷的金融格局,并与传统硅谷投资人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一些人认为孙正义的投资愚蠢地推高了初创公司的估值,从而推迟上市时间。
据了解,软银集团正洽谈募集二号科技投资基金,规模将超过此前的930亿美元。这为孙正义的2018掀起更疯狂的投资高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如今年过6旬的孙正义依然保持着大赌的魄力。在谈到人工智能令自己心奋不已,认为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谈了6分钟,就投了阿里2000万美元,一直在国内被传为佳话。这么不差钱,还这么拼,孙正义的未来的投资生涯注定更加精彩。自称是春秋时代著名兵法家孙武后人的孙正义,在2018还会投入哪些行业和企业呢?时间能给出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