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科学》公布重大成果,北大的张志勇和彭练矛团队制备出了纯度高达99.9999%的碳纳米管阵列,震惊世界。而在此之前,此工艺的最高记录是99.99%,由麻省理工于2019年创立。
为何只是多了两个9,却能让全球震惊?
科学家曾经预测,如果让碳纳米管芯片的性能比肩传统芯片,纯度至少要在99.9999%以上。而北大团队的此次成果,意味着碳材料已经接近实用化。
这预示着硅时代或将终结,一场新的“芯片革命”即将到来。
1958年,美国人罗伯特•诺伊斯发明了基于硅的集成电路,人类正式进入硅时代。此次创举,让美国成为硅时代的先行者,并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在芯片产业领先至今,拥有无可争议的话语权。“硅谷”之“硅”,便是指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硅。
而中国若想实现芯片自主可控,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在硅基芯片领域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实现高端芯片自产自研,而这需要集结全国半导体企业之力,打通半导体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而目前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还十分薄弱。
除此以外,几十年来,随着计算速度的提高,硅芯片的密度不断增加,其后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来自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有人曾把芯片比作房子,随着制程的提升,房间越来越小,但里面要装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无论如何“收纳”,总有一天,这个房间会“过载”。
也正是基于硅芯片不断暴露的这些缺陷,催生了另一条路——发明新材料,开辟新领域,引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会有基于新材料的全新逻辑和制造技术,而由此将会引发芯片设计厂商、芯片设备厂商、晶圆加工厂商的大洗牌,所有的技术积累或将全部清零。大家将会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正如美国先发现基于硅的集成电路,从此主导硅时代;谁主导了新材料,谁就将获得新时代的话语权。
碳基技术便是中国押注的新技术之一,据了解,碳纳米管自身的材料性能远优于硅材料,碳管晶体管的理论极限运行速度可比硅晶体管快5~10倍,而功耗却降低到其1/10,因此是极佳的晶体管制备材料。可以说,碳基芯片的天花板要远远高于硅基技术的天花板。
中国在碳基技术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实现碳材料技术突破的北大彭练矛院士曾表示,在国家重视且科研经费充足的情况下,预计3-5年后碳基技术能够在一些特殊领域得到小规模应用;预计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内,硅碳融合技术将成为主流;预计15年之后碳基芯片有望据其高性能、低功耗和多样性的优势,随着产品更迭逐渐成为主流芯片技术。
《艾问人物》(iask-media.com)观察到,全球的芯片竞争格局相对稳固,尽管技术不断革新,行业营收也不断膨胀,然而十几年来却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寡头垄断严重。然而,随着新的芯片革命的到来,全球的芯片格局必将发生巨大颠覆,机会马上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END
编辑:Catherine
图编:丘丘
图源:网络侵删
【寻求报道】
iaskcindy (微信ID)13366233569(电话)
iask015(微信ID)15321902969(电话)
【商务合作】
vivi040313(微信ID)17310560187(电话)
17310097569 (同微信)
【艾问融资】
bp@iask-capital.com 13671273860(电话)
【加入艾问社群】
iask005(微信ID)17718525976(电话)
bp@iask-capital.com 13671273860(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