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中国企业IPO赴美申请遭搁

近日,美国证监会一则声明让很多有赴美上市计划的企业就传出暂停赴美上市。该声明规定,向其递交IPO注册申请的中国企业, 需要披露是否获得中国当局的批准在美上市,如果未获得中国当局的批准,中国企业的IPO申请或被撤销或拒绝。

这是继滴滴事件后,美国证监会对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提出更严苛的要求。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意味着后续所有赴美上市的企业,都必须拿到国内相关部门的许可文件才能赴美上市,今后中企再不能“低调”赴美上市。

据艾问获悉,原本计划紧随某滴之后赴美上市的国内共享出行巨头哈啰出行已撤回了在老美上市的申请。 哈罗出行负责人表示,经过公司管理层的慎重考虑,哈罗出行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出声明,要求撤回已经递交的IPO申请。除哈罗出行外,喜马拉雅、Keep等公司也均暂停或取消了赴美上市计划。

美国为何出台此项政策

此变化并不令人意外。2021年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长达45个工作日的网络安全审查。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国家对滴滴的调查力度来看,其问题应该不止是严重违规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那么简单,此次通报可能直接涉及“国家安全”,这意味着作为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滴滴已触碰“生死底线”,甚至不排除滴滴在美国监管压力下可能存在数据信息泄露的隐患。

滴滴事件爆发后,美国时间7月30日,美国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对申请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关VIE架构的信披问题给出最新指引。詹斯勒在官网公开声明,由于中国近期加强对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因此,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将会对中国企业到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信息披露加强监管。声明中对中企通过VIE方式上市明确提出担忧,这是我国几乎所有的网络平台企业都采取这种方式,在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所谓VIE是指在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并不是在中国经营的企业,而是通过“可变利益实体”到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换句话说,在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不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而是通过协议控制中国企业的海外公司。这些公司被称之为离岸公司,或者被称之为空壳公司。这些空壳公司控制着中国企业经营活动,双方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议连接。

这种空壳公司控制中国企业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规避许多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国概念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空壳公司,或者换句话说,都属于通过协议控制从中国市场获取利润的公司。

詹斯勒认为,由于该空壳公司与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或者其他合同,然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交易所发行股票,因此,这些空壳公司在中国运营公司中并没有股权,但是,按照控制协议,他们可以控制中国经营的企业,并且把中国经营企业的会计报表合并到空壳公司之中,因此,投资空壳公司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空壳公司或者中国概念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必须详细说明与中国企业的关系,必须披露详细的财务信息,以便投资者了解中国企业与发行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同时,詹斯勒声明,并非是为了阻止中国企业到美国挂牌上市,而是提醒投资者,对于空壳公司在美国挂牌上市可能产生的风险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而且必须高度关注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与空壳公司(发行人)作出的到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决定,是否经过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如果没有经过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那么,将会面临极大风险。

中国为何收紧企业跨境上市

此次美国宣布的决定,对中美两国来说皆有益。 在中国,以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跨境网络支付、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网络服务等各种应用领域均涉及数据跨境双向流动,这些数据流通背后不仅涉及个人隐私的保护,更是涉及国家数字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国家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等。出于对数据资源的保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以及防止行政权、司法权落空等目的,也需要增强对数据境内存储以及严格监管数据境外流通的规定。

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加强中概股监管。最权威的“两办”发声,意味着监管部门短期内可能就将正式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进行严格监管。仅仅4天后,7月10日,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条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据《艾问人物》(iask-media.com)了解到,此次修订把赴国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纳入监管,将填补监管漏洞。具体来看,将全方位评估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风险;国外上市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国外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

有关人士指出,此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多家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传递了清晰的监管信号“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放在首位”。相关企业需要提前将上市过程中和上市以后,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案进行预估预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堵住因为上市而可能产生的安全漏洞。绝不允许资本利益变现的冲动凌驾于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审查要求之上。

政策收紧势必产生市场影响,在中美接连出台面向网络安全等行业的监管政策后,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我们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开放态度,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不管在哪里上市,都应当符合上市地、运营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中美两国资本市场作为全球重要的市场,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相互参与对方市场,加强监管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两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中概股监管问题加强沟通,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为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

中国企业IPO前景如何

中概股赴美进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此次中国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与美国的回应将导致企业赴美上市的进度搁浅,短期内令港股受益,使港股成为一个可行且富有前景的替代选项。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应该在港交所和A股积极培育和扶持科技创新与新兴企业上市与发展成长的环境,这对于A股与港交所而言,也是一个培育创新板块的成长契机。

据艾问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有四家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631亿港元,占香港IPO市场集资额总额的30%。 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也为赴美上市上市的企业指出了一条新路。尤其是在港交所新经济改革后,或助力更多企业赴港上市。

但也有声音表示,SEC这一政策最终能否获得顺利执行,还有待进一步观望。许多拟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其背后实际关联大量的美国资本,在一些大型中国新兴互联网企业的背后,其在多轮融资时,都有一些与美国投资公司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资本加持,这些企业的盈利、IPO和发展前景,都与背后美国资本最终的利益和投资套现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已在美股上市的416家中国企业,其背后也不乏一些美国大型机构的投资者,无人愿意看到SEC未来对与其利益攸关的中概股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导致中概股股价出现大幅缩水。

总之,随着国内外的监管风暴,下半年赴美上市企业后续还要看相关政策的出台。那些由空壳公司申请到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将面临中美两国法律上的问题,短期内,搁置上市计划或者赴港是最稳妥的方式。但滴滴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对于国内企业的信息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来源:

1.《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背后的数据跨境流动:国家安全应成为底线》 南方都市报

2.《刚刚,中国证监会回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中国青年报

3.《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不会停止》家国视野

4.《美国证监会全面暂停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将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知乎

2021年「青年力量」影响力100强榜单评选正式启动,将诞生「最具影响力U30创始人」50 强榜单和「最受年轻人关注潮牌」50 强榜单两大榜单。

请长按扫码下方二维码,立即申请参加 2021「青年力量」影响力100强榜单评选。

END

编辑:多金

作者:秦歌

图编:丘丘

图源:网络侵删


【寻求报道】

iaskcindy (微信ID)13366233569(电话)

iask015(微信ID)15321902969(电话)

【商务合作】

vivi040313(微信ID)17310560187(电话)

17310097569 (同微信)

【艾问融资】

bp@iask-capital.com 13671273860(电话)

【加入艾问社群】

iask005(微信ID)17718525976(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