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学者、经济学家郎咸平最近发表“房价还要涨,稳赚不赔只有在一线城市买房”的言论引发热议。他表示房价将继续遵循一线城市涨幅大于二三线城市的规律,长期来看,房地产仍然是最保值的产品。
郎咸平也许是最具争议的经济学家,从“楼市保值论”到“中国楼市离崩盘差半步”,只要他发声,必然会有反对的声音响起。他或许也是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家,一句“郎来了”就能够吸引众多拥趸前来聆听。然而,已经成为精英的他却曾是差生并一度找不到工作,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得他华丽逆转?让我们一起走进郎咸平的人物故事。
曾是差等生,作弊被抓改变命运
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算命先生对郎咸平的父亲国民党空军少将说:这个孩子活不过12岁。不祥预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头上。成名后的郎咸平多次谈到,自己不是一个精英,从小就不是。他曾说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差,而且似乎什么都不如人家。我对自己完全不认可,由于属于坏学生的缘故,我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而且对未来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身为差等生的痛苦随之延续到中学。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放牛班”就是给那些没有出息的差生开的班,有很多流氓和“太保”。因此郎咸平说自己从小就对台湾的太保、流氓和黑道非常熟悉,而且在学校几乎是天天打架。
中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念书的压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学校里只有300人考上的高中,就是因为这样一次考试,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中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据郎咸平自己回忆,他能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有一次他考试的时候作弊,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这次作弊让他下决心好好学习,通过刻苦的钻研,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月考考下来,平均分竟达99分。郎咸平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笨,这是他这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
找不到工作转而出国留学
郎咸平是很乐于跟记者打交道的。早在读硕士期间,他便与媒体结下了渊缘。大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地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郎咸平说“直到那时候,我爸爸才深深以我为荣,到处吹嘘我的台大学历。”
研究所第二年,郎咸平的同学在《工商时报》做记者,他把郎咸平也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郎咸平说“当记者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我是金融记者,很早就看到官场上的是是非非。”
郎咸平前前后后做了两年记者,然后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台湾职场似乎跟他较上了劲,他始终一无所获。为了逃避职场,郎咸平决定出国留学,因为复习不充分,他的托福与GRE考了两个相当差的分数,最后在七所大学中,只有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最后,母亲变卖了一所房产,才凑齐了出国的学费。
郎咸平在沃顿申请了商业经济系。两门课考下来,郎咸平的成绩都是C。到最后,因为他的操行很好,上课从来不迟到,才得以继续留下来。那次考试之后,一切似乎变得光明起来,最后,郎咸平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一直到了这个时候,郎咸平才认为自己念书开窍了。
谈到自己的博士学位,郎咸平显得非常得意:“我总共花了两年半时间拿到了金融学博士学位。这个速度在沃顿创校100余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快的了。”
“郎顾之争”一炮而红
博士毕业后,郎咸平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学府任教,其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然而,异国平静的学术生涯,在郎咸平看来又有一丝沉闷。他觉得自己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所以一有机会就会想到回国。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之后,郎咸平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在媒体间掀起一场“郎旋风”。有赞同的声音说他: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家的深厚学术功底和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侠义胸襟。反对的声音说他:不谙中国国情的“民企杀手”,只为出风头的狂人。
郎咸平的走红是在著名的“郎顾之争”事件,当时郎咸平发表《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指责格林柯尔集团的创办人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郎认为,顾雏军通过借鸡生蛋手法成功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因此,他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此后该事件不断升温,并由此展开了中国国企改革的大讨论,“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如何看待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围绕着此话题,中国国内一流的经济专家、法学专家甚至包括官方都卷入这场讨论,并由此形成两大阵营,媒体将其戏称为“挺郎派”的新左派和“反郎派”的新自由主义流派。
此后,郎咸平一炮而红,顾雏军锒铛入狱,但是中国学界对国企改革所导致的“国进民退”的争议,却远远没有结束。
边走红边遭炮轰
《郎咸平说》2008年1月在开播,使郎咸平彻底大红大紫。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位郎教授一边名声大噪又一边遭到学术界炮轰。
很多经济学家都曾炮轰过郎咸平,某经济学家曾“火药味十足”地批判郎咸平不懂宏观经济学,是个“郎监管”。并说“郎咸平提出来的一系列’救世良方’的改革方案,强化或倾向于强化中央集权,是应该被坚决反对的。更有媒体把郎咸平的走红称为郎咸平现象’,因为正是这一现象,表明了中国大众心理深层躁动着的激进情绪。
对于此现象,媒体评论说,郎教授虽然与主流经济学家背道而驰,但他是成功的非主流经济快餐学人,是经济快男,因为有名,也有利。有名在于他在中国拥有无数粉丝,有利在于他出场多,收的演讲费多。
郎咸平的经济政策到底是忧国忧民还是误国误民?可能只有交给历史和社会去评判了。下面分享几条郎咸平的经典语录:
1.未来3年到5年,民营企业将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
2.民营企业应知所进退,藏富于民才是真谛。
3.中国的房地产比美国的房地产保值。
4.中国人花了买房的钱,却得到了租房的效果。
5.中国人的生活是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