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条《六小龄童节目被毙无缘央视春晚》的新闻在社交网络疯传,网友一边哀叹惋惜,一边怒斥春晚导演组,#六小龄童节目被毙#的话题以4.4亿的阅读量一举拿下微博热门话题第一名。3日中午,六小龄童实名认证微博发布消息称:“应邀赴美国与华人华侨共贺新春,恭祝大家快乐如意!”这也意味着数百万网友吁请六小龄童上央视春晚的愿望基本落空。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但很多人称呼他为“六老师”,始于误会,而盛于尊敬。1986年,六小龄童版《西游记》首播,至今将满30年,他在好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当了30年超级英雄。我们为何如此在意六小龄童?他在当代人心中的地位究竟有何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代猴王”章金莱的人生历程。

百年四代“美猴王”

章金莱(六小龄童)家中门厅的墙壁上有一块“猴王世家”牌匾,这是冰心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所题。至今,“章氏猴戏”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章氏家族是蒙古族的后裔,其祖先随着蒙古骑兵的铁蹄,从大漠黄沙的塞北,一路来到了越国江南。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留在南方的蒙古人被贬为“堕民”,而做道士、小商小贩、吹拉弹唱的街头艺人,成为“堕民”们唯一的谋生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堕民”学会了演戏,甚至自创了戏派。“章氏猴戏”便是如此诞生的。

从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开始,“章氏家族”演猴戏便有了些名气。那时候,章廷椿还有个名号“活猴章”。到了祖父章益生这一代,“猴王世家”开始形成。章益生的儿子章宗义,即六小龄童的父亲,因6岁学艺,故名“六龄童”。他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被公认为是绍剧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有11个儿女。在章宗义心目中,二儿子小六龄童(章金星)是最佳传人。可惜,16岁的小六龄童因患白血病离世,传承猴戏艺术的重担落在了六岁的章金莱身上。

六小龄童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技艺的前提下,对“社戏”特别是猴戏艺术进行改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六小龄童自幼随父学艺,苦练基本功,在反复登台演出的过程中,渐渐悟出了猴戏艺术的精髓。哥哥临终时,六小龄童问他:你死了我还能看到你吗?哥哥说,只有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才能看见我。六小龄童后来回忆说:“哥哥临终一句话改变了我的艺术追求。别无选择、义不容辞地,我必须要去演孙悟空,而且要演好孙悟空。

电视剧《西游记》是六小龄童的艺术和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他遵照父兄的嘱托,将这视为实践和光大猴戏艺术的最佳时机。在前25集长达6年的艰苦拍摄中,他饱尝痛苦和困惑,在自我挑战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六小龄童化一次妆要花一两个小时,化完妆后无法吃饭,为了节省时间,他只能吃点流食、喝点汽水充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剧组人员的辛苦付出使“82版”《西游记》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奇迹。1988年首播以来,在央视和其他卫视重播次数多达3000多次,受到几代电视观众的喜爱,章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猴王世家”。

六小龄童认为自己是中国最幸福的演员,将功劳归于时代和机遇。不过,这个形象的成功显然不能仅仅归功于“在精神产品匮乏的时代幸运地接到了一个好角色”。他继承的传统猴戏功底、剧组人员的无私与敬业、艺术与商业保持距离,都是他所说的“好时代”的构成要素。

六小龄童说“那时候25集的剧,拍了6年,为了一个更准确传神的眼神镜头,整个剧组可以回到十里地之外重来一遍,现在25集两三个月就完成了,高科技再多、拍摄再复杂,顶多就是半年。”他认为,即使原班人马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来拍摄《西游记》,也“拍不出来”。

人猴一体的效果,来自时代的苛刻。

西游记红了以后

待到电视剧《西游记》播出,六龄童发现世道变了,就连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都有委员冲上来,拉住老猴王的手,又惊又喜,“哎呀,这不是孙悟空的爸爸吗?”

终于,蘑菇云散尽,日子从云端一点点往下坠,接上地气儿就有了柴米油盐的琐碎烦恼。光环一层层褪去,孙大圣变回了六小龄童,六小龄童变回了章金莱。“拍完《西游记》才是你九九八十一难的开始!”——红得发紫的时候,从几麻袋观众来信中,六小龄童看到这么一封。

真被高人说中了!《西游记》播出后,六小龄童用了10年时间,想跳出孙悟空这个角色,筋斗云翻了一个又一个,折腾了一大圈,才发现这个角色是今生都无法逾越的。之后10年,他回归到“花果山”下,想借着孙悟空的通天伟力,做几件有意义的大事——拍摄完整版的《西游记》、演一回吴承恩、拍一部《大闹天空》电影、推动建成西游记主题公园。知天命之年,4个愿望实现了一半,剩下的那两个,前路茫茫,任重道远。

六小龄童说:“演完《西游记》之后,我就给架那儿了。1988年到1991年,基本上闲了3年。其实也没少看剧本,但心里总有顾虑,怕演出来大家不接受。”没有导演敢用他,大家都觉得他像孙悟空变的,这是演员很大的悲哀。

但他很快清醒过来,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发扬光大猴戏艺术。他先后协助出版了《两代美猴王》《猴缘》等多部图书,主演和拍摄了《猴娃》等电视剧。特别是《猴娃》的拍摄,完成了他和家族缅怀英年早逝的小六龄童的心愿。六小龄童在这部反映其家族史的电视剧中饰演其父六龄童,并荣获“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成为“金鹰奖”史上第一个两次获此殊荣的演员。

六小灵童说:我能演成这个角色,一生无憾。我庆幸自己达到过那样的高度,不敢妄谈超越。

难觅新猴王

如今,六小龄童已经步入花甲之年。这些年,他通过很多方式,苦苦寻找,却至今未发现“新美猴王”的接班人。“现在,章氏猴戏代表人物只有我一个人了。”他叹息道,“再这样下去,就慢慢地没有传人了。我感到责任更大了。”六小龄童对此非常忧虑。未来,谁来接过“猴王世家”的金箍棒?

在82版《西游记》拍摄时,六小龄童结识了担任场记的于虹,并与之相恋,成了“西游剧组”最大的赢家。于虹至今不知道自己“是爱上了孙悟空,还是爱上了章金莱”。六小龄童说:“当时剧组明文禁止谈恋爱,而我当时已二十三四岁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况于虹又是那么好的一个姑娘,于是便破了戒规……”1988年6月12日,两人结婚,刚嫁到章家,于虹感觉像来到了花果山,她说“怎么连卫生间里都是猴子举着金箍棒凶狠的照片,往往一个晚上都安睡不下来。”而现在,“嫁猴随猴”的她,也养成了收集各种猴元素物品的习惯。

1990年11月,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现在,24岁的女儿在加拿大留学。六小龄童说“我女儿小时候,以为自己是孙悟空的女儿。现在不会了,她的兴趣在音乐方面,我不会勉强她学猴戏。”

著名文学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六小龄童只有一个女儿,或许是一种完美的残缺。我们不希望六小龄童成为”末代猴王”。新猴王的出现需要13亿人口的大部分观众来确定。”

六小龄童说“很多人觉得章氏家族专产”美猴王”,别的地方产的都不正宗。真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父亲早就说过,章氏猴戏不姓章。

这些年,六小龄童在绍兴办过学校,在上海开过班,甚至到歌舞团、杂技团、学校去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能够接班的好苗子。2000年,他在上海创办了六小龄童艺术学校,但终未找到中意的人选。“现在,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最希望通过电视选秀的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以筛选方式,找到‘新美猴王’。”

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可以接过“金箍棒”呢?六小龄童说“我希望这个孩子的素质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演猴戏,他的人文素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个人道德、生理条件、高矮胖瘦、机灵程度等,都非常重要。170cm左右最合适。因为站直了可以高一些,蹲一蹲显得矮。其次,脸型要狭长且偏瘦一些,眼睛要大一些,机灵一些。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要有艺术追求,人品差不行,只是为了玩而去演猴戏也不行,要把猴戏当作一生的追求。

大圣归来

六小龄童对西游记恶搞的批评已经广为人知,他自己形容,说多了“就跟祥林嫂似的”;他也一直在朝思暮想:某一天,“孙悟空演的孙悟空”登上大银幕。他今年57岁,却丝毫没有发福,勤奋的练功使他保持着合适的身材。

这一天已不遥远,中美合拍3D电影《敢问路在何方》即将开机,六小龄童出演孙悟空。十几年来,拍电影的机会有很多,也有不少国内顶尖的电影公司请他出演,但最后他都放弃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让孙悟空谈恋爱。他们说,我们很尊敬你,但市场是残酷的。”确定的是,六小龄童如果不愿意让孙悟空谈恋爱,那他就接不到孙悟空的角色。

“我能不能自己拍?”六小龄童到处去找钱,“老板们都很客气,但他们宁愿花2万块钱请我吃一顿饭,也不肯投2万块钱帮我拍戏。”

这种情况让他郁闷,也让他斗志更炽,一直在努力,直到《敢问路在何方》最终敲定。合作方是美国派拉蒙影业,孙悟空是六小龄童,猪八戒还是马德华,二郎神将是韩国人,如来佛很可能是印度人,这是一部典型的跨国电影。六小龄童说“放心吧,可能会跟原著有区别,但孙悟空的魂儿不会变。”

神采奕奕中,似见大圣归来。

鲜肉总会变老,但经典永远年轻,文化的传承不应只是一味的一成不变,如果这次在春晚见不到六小龄童,我们期待在下一个路口能与他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