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艾诚 艾问传媒创始人/投资合伙人
嘉 宾 | 范致行 「一条」合伙人
方 浩 「接招」创始人/资深媒体人
内容来源:36氪
导演:刘洋 文 :刘洋、吕方
短视频行业的“监管寒冬”过后,这股从2016年就掀起的风口再度热闹起来。抖音、快手的崛起刺激着短视频市场井喷式爆发,坐不住的腾讯迅速复活微视,阿里旗下的土豆全面转型短视频、优酷试水竖屏短视频、淘宝上线短视频APP独客……更多的用户看短视频、更多的原创视频内容被提供、更多的巨头加码入局。补贴、扶持、封杀,短视频的下半场战况愈发激烈。
巨头入场短视频大多是“先占座、后发展”,小玩家们没有流量和资本加持,只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尽管短视频赛道上大小玩家还在混战,但如何进行用户增长、如何变现却还是一道大家都在找答案的难题。
抖音、快手,谁在看?
抖音和快手的受众大多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通过对下沉流量的挖掘,二者均获得了庞大的用户红利。据第三方统计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抖音仅2017年春节期间DAU就暴涨了近3000万。“抖音其实是为用户营造了一个精神上的故乡,它通过一首歌、一个场景,使一类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在资深媒体人方浩看来,短视频内容夺取用户大量时间的背后,意味着一个更为巨大的精神消费市场。
腾讯、头条们的补贴有没有效?
“补贴大战”在中国互联网的商业竞争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外卖、打车、共享单车,到如今的短视频都踏进过“烧钱黑洞”。早在2016年底,今日头条和腾讯就抛出了10亿元扶持短视频创业者,秒拍、美拍、大鱼号等多个大平台也紧随其后上线补贴计划,近期复活了微视的腾讯更是要砸进30亿元做补贴。
资本的赋能让短视频创作者和平台之间的联系看起来更紧密了,但是作为头部内容创业生产者之一的“一条”合伙人范致行却有不同的看法,“人不是机器,烧钱在内容产业是烧不出来的,”范致行坦言,“以我们为例,即使内容质量足够高,从平台处能够获得的补贴还是比较少,甚至可以忽略。”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原创内容的价值正在快速凸显出来,而这才是下半场里平台竞争的价值高地。
增长、变现难题怎么破?
更下沉的流量和更细分的用户群是抖音、快手实现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启发,但一切的增长本质上都是为了变现。目前视频行业内的主流变现渠道还是“老三样”:广告、电商和付费内容。
在长视频领域广告一直是最核心的变现方式,但在短视频领域更被看好的的模式被定在了电商上。从生活美学视频转型到高品质电商业务的“一条”就是个例子,范致行自己也更倾向“把内容当做一种连接器,变现的顽疾只有内容的药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