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吴晓波频道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现在的商业领袖要创业、投资两不误,既钟爱实业,也玩得转资本,于是,有了“企投家”。

企投家的存在方式,与其说是“企业家”与“投资家”的结合,不如说是企业家的角色定义发生了新的变化。

18世纪中叶,法国作家贝利多尔写下了“企业家”的定义,“按不固定的价格购买劳动力和物资,而按合同价格出售产品的人”。

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看来,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或是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的组合。

德鲁克在《企业的性质》里明确了企业家要做的几件事:第一,提供合格的产品;第二,合法纳税;第三,善待员工;第四,与周边的社区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第五是慈善。

企业家,一个存在了近300年的名词,正在被这个激荡的社会赋予越来越多的含义。

面壁十年图破壁,企业家都是“老和尚”?

我从来没缺过钱,还比他们轻松,我干嘛要羡慕他们?   ——吴晓波

在吴晓波眼中,企业家不值得羡慕。他讲过一句话“我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1998年吴晓波花50万买了个岛,站在那个时点上,他似乎比BAT的三个人都有钱。

之所以不羡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实商业特别煎熬人——“面壁十年图破壁”。一个和尚天天在山里面思考人生,通过折磨自我肉体,达到一种极限状态,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商业不需要这样就能达到这种状态。

当有200个人堵在你门口,怎么办?有人说要拿20亿美金收你51%的股份你怎么办?当你进入到一个陌生的行业,杀进去,不知道能赢还是输,怎么办?企业家是天天处在一种极限状态的,所以一些企业家到七八十岁以后,讲出来的话和老和尚没区别。

商业的不确定性不是人造出来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画家、企业家,被逼到一种极限状态,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基本上差不多。像当年这些企业家,今天还在不断地迭代。

所谓商业之美是在两层意义上:第一层意义是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产品,改变社会和世界,让人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第二是在改造过程中,把自我的生命逼到了一个极限,形成了一种突破。

我接触的企业家太多了,我都挺喜欢他们,但保持一定的距离。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成功。我研究企业史,不会看一些很短期的事情。从内心来讲,最欣赏长跑型的企业家,他们在很长时间里证明了自己的商业才能我。    ——吴晓波

“布道”的企业家是不是知识分子?

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企业家,如果同时受到惩罚,它的后果的最大区别是——教授失去教职,但企业家可能会造成1万户家庭的失业。

企业家是商业利益的生产者,知识分子是思想的生产者,这两种身份似乎很难兼容。

这几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基础设施破坏以后,实际上造成整个商业秩序、社会秩序和文明秩序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其实都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在第一时间感知到的,反而是带来这些变化的企业家、商业观察家,最早预知的。

198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在公共意见表达方面,基本上没有大的影响力。商业投资人、硅谷的一批人,还有一些科学家,是他们提出了人类未来的变化。中国其实也蛮明显的,像BAT这些人冲在变化的第一线。这就模糊了知识分子的身份,他们本来是愿意在公共市场中表达自己专业思想的人,讲究逻辑,现在变成企业家在这一方面能力很强。

像任志强有两面性,他一面是地产商,但大家并不只把他看成一个卖房子的人,而把他看成是房地产的观察者或研究者,这其实就溢出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身份。他又超出了房地产领域,做了很多关于中国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评论。

四十年来,企业家阶层的整体出现,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重大的事情。它比所建的任何高楼大厦都重要得多,造就了千万人级的有产阶层。这部分人在财富积累的同时,一定会表达公共意见。到今天为止,这部分属性具有特别大的争议性。

企业家

中国的主力中产人口是80后、90后,而80后绝大部分受过四年制的本科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西方教育,他们对现代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民主、自由、法制是有基本认知的,属于准中产阶层,这是对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盘认知。

但是,用列宁的话来讲,中产阶层是最脆弱的,因为他们的生存压力很大,一旦失去工作,就有可能离开这个城市,不知道去哪儿。或者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看来,他们又是最庸俗的,天天想着房价、柴米油盐、小孩读幼儿园这类事情。

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以后,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走到马路上呼吁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对财富和企业家阶层有一种巨大的敌视态度和对峙状态。大部分人面对金钱保持一种清高的姿态,形成一种反商业的态度,这最容易获得同情。当这变成一种公共姿态以后,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痕。

随着技术的变革,思想供给开始从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蔓延到商业阶层,而商业领域的人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愿意做公共表达,这些人反倒成为思想上的供给者。当这些变革开始发生以后,这两个群体的角色已经开始模糊。

商业

一家企业做百年,只是妄想?

“百年企业是极不靠谱的。”    ——吴晓波

用吴晓波的话说,没有一个行业是百年不变的,除非不扩张,写下祖训,不允许开第二家。只要大家还在吃火锅,你家火锅还好吃,就还能延续下去,你要扩张就变成了海底捞,就变成了另外一个逻辑了,所以百年企业这件事是极不靠谱的。你如果永远做一个庙宇装修的公司,你可以做成金刚组,你要做很大那就不行了,要把金刚组做成世界500强,你试试看,会成为一个千年企业吗?你很快就死掉了。成长特别脆弱,所以这个是不存在的。

换言之,作坊能够百年,企业是很难百年的。他也奉劝中国的企业家,不要想做百年企业,好好做个当下的企业就满足了。

吴晓波非常认同任正非的企业观,“人是会死的,企业也会死的,随时准备迎接死亡。我们人活在今天不也是因为这样?如果老天跟你说你能活600年,我们现在就不忙了。我们说努力工作,人生就那么几年就要退休了,所以必须好好干,抓紧干。”

商业

艾问创始人艾诚想说: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谱?

艾问企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