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不是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有网页的非法集资产业。”马云在8月26日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给P2P又加了一层棺盖。

马云在演讲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它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以数据为基础的风控体系,它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大家讲P2P,从第一天起就不是互联网金融,它是一个有了网页的非法集资产业,不能把问题全部怪罪在互联网金融上。

一年前,马云曾在同一场合表示,P2P不全是互联网金融,P2P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如今,马云把这句话里面的“全”字删掉了。

两周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重庆市原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说的更加直接,“这些年,P2P的问题在于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帜,搞着传统社会的老鼠会、民间乱集资乱放高利贷的业务,P2P公司向网民高息揽储、向网民无场景的放高利贷,通过资金池借新债还旧债,形成互联网体系下的庞氏骗局。”

同样是在这个8月,国内P2P行业老大陆金所正式回应了退出P2P业务的传闻,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2019中期业绩会上表示:“P2P对我们的整体业务量少于20%,我们也会积极响应监管提倡的三降:降规模、降人数、降店面,有序地去转型。”

P2P业务在国内突飞猛进了近十年后,似乎正在被画上句点。

2015年7月18日,央行联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定义了P2P网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这既是承认了P2P网贷的合法地位,也规定P2P网贷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正是在2015年,P2P平台数量一度达到行业最高点3476家,宜人贷、信而富、拍拍贷等多家P2P公司在这一年赴美上市。

今年7月6日,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严禁新增互联网金融机构,并将严格落实降机构数量、降行业规模、降涉及人数的三降要求,加大良性退出力度。据第三方机构今年7月的统计数据,目前正常运营的P2P平台已经不足800家,仅2019年就清退了近200家。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曾做过一篇针对中国P2P行业的深度分析,他表示,P2P作为源于英美等国的舶来品,在中国被异化了。一方面在监管缺失的背景下,P2P平台主动恶意违法,出现了众多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与P2P业务模式不匹配,大量资质较差的借款人进入平台,收益难以抵补风险,而同时平台需对客户实现刚性兑付,P2P平台由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部分甚至形成庞式融资。

问题在去年6月被彻底“引爆”了。仅2018年6月1日-7月12日这42天内,全国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涉及超过7万亿资产、上千万受害人。

随后,网贷政策全面收紧。今年3月27日,拥有800万注册用户的团贷网实控人唐军、张林投案自首;7月11日,非法募集资金高达736.87亿元的善林金融集资诈骗案在上海公开审理;8月14日,网曝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点牛金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立案。

P2P平台增长最迅猛的时候,平均每月新增平台超过200家。现在,投资人都在祈祷,希望这个月自己参与投资的P2P平台不要跑路。

或许正如马云所言,互联网金融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举,我们不能把问题全部怪罪在互联网金融上。